PTT一名網友12日發文,表示朋友媽媽在10日晚間說要去參加鄰里長聚餐,卻在台中北屯區就行車紀錄器此失蹤,但明明聚餐地點離家僅5分鐘路程,整個失蹤過程相當離奇,希望求行車紀錄器助網友們的力量協尋

網友提到,朋友媽媽當晚5點許說要去住家附近吃飯,沒帶錢包跟手機就騎車出門,但詭異的是,婦人既沒有出現在聚餐現場,之後也消失蹤影。家人隔天報案後,調閱附近監視器,發現當晚8點左右,機車在新社東湖路一段99巷12弄28號被發現,「車子直直完整停在該條馬路正中間」、「鑰匙插在車上,所行車紀錄器有證件都在車上」、「車子油量正常」,代表不是車禍、失竊或沒油等普通狀況,但機車停的地點是住家到聚餐地根本不會經過的地方。

講究超高清錄影畫質的,可以選擇4K,普通用戶1080P是可用,情況允許2K的分辨率也很足夠用了,行車紀錄器的攝像頭廣角推薦在130度左右,因為畫面太小的畫會很窄,資訊涵蓋少,畫面太大,變形又會很嚴重,夜視清晰度的關鍵參數就是光圈大小,光圈大小就用F值衡量,F值越大光圈越小,光圈越大同樣場景的進光量就越多,在沒有光的情況下清晰度也會越高,所以我會推薦光圈的F值可以選在1.6、1.8左右,目前行車紀錄器的主流安裝就兩種,一個是獨立主機,一個是後視鏡的安裝,獨立主機行也有自帶螢幕跟不帶螢幕的,不帶螢幕的機身會比較小,通常是利用靜電貼或3M膠黏在擋風玻璃上,很牢固且不影響視線,那後視鏡型的通常就是直接掛在原車的後視鏡上面,會有一些其他功能,如導航,大部分也可以接後錄影鏡頭,如果你不是一定需要前後雙錄或者需要倒車後視功能的駕駛,就不太推薦後視鏡行車紀錄器,因為穩定性跟耐用性相對單主機的行車紀錄器會比較差一些。

下雪會給駕駛帶來很多麻煩,早晨起來清除玻璃結冰比較困難。其實車玻璃結冰的主要原因是車內外的溫度不一,首先掉落到玻璃上的雪花直接融化並且結冰。一來是鎖車前給前風擋墊一張報紙,原始但很有效;其次則是鎖車前先打開車門將車內溫度降至與室外一致,然後用雨刮刮去車窗上多餘的雪水,這樣再落到車窗上的雪花就不會先融化再結冰了。由於夜間氣溫較低,經常出現雨刷被凍住的情況。在風擋上的冰融化之前,請別開動雨刷刮雪,雨刷的驅動電機也可能因此燒毀。正確的方法可以是鎖車後將前風擋雨刷抬起,這樣就可以有效避免雨刷被凍住的情況發生。由於冰面的阻力較小,並不需要像普通路面那樣大的扭矩輸出。如果仍以大扭力起步的話,很容易出現驅動輪撓地空轉的情況。在遇到要上陡坡時,留好距離,用低擋大油門一下衝上去,中途不宜換擋。下雪天行車紀錄器,首要是慢,其次是和前車保持足夠的距離,再有要提前剎車,當發現和前車的距離在縮短,不管什麼原因都需馬上收油減速並將腳放剎車踏板上準備剎車,千萬別有僥倖心理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odore716q4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